在医院,每一秒都可能关乎生死。当意外发生时,第一时间出现在患者身边的,除了医护人员,往往还有穿梭于走廊的保洁员、值守岗位的保安员、忙碌在食堂的餐厅工作人员。为全面提升院内应急救护能力,筑牢患者安全的“第一道防线”,马爱云医院于近日组织了一场面向全院保洁、保安及餐厅工作人员的专项心肺复苏(CPR)技能培训与演练。
演练现场,气氛严肃而专注。来自急诊科经验丰富的医护团队首先进行了标准的心肺复苏流程演示。从如何快速判断患者意识和呼吸,到精准定位按压点、掌握正确的按压深度与频率(100-120次/分钟),再到规范的人工呼吸操作,每一步都清晰讲解,重点强调了“黄金4分钟”对挽救心搏骤停患者生命的极端重要性。
“时间就是生命!在专业急救人员到达前,正确的现场急救措施能极大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
急诊科医护人员进行“一对一”、“手把手”的指导。他们仔细观察每一位学员的动作,及时纠正按压位置不准确、力度不够、频率过快或过慢等问题。
“手臂要伸直,用上半身的力量。”“按压后要让胸廓充分回弹。” 急诊科急救团队耐心地一遍遍提醒、示范。对于操作中的疑问,也给予细致解答。确保每一位参与的保洁、保安、餐厅人员都能掌握正确的操作要领,关键时刻能“上得去”、“做得对”。
此次将保洁、保安、餐厅人员全部纳入心肺复苏培训范围,是马爱云医院建设“更安全医院”的重要举措,意义重大:
扩大“第一响应者”范围: 这些工作人员遍布医院的各个角落(病房、走廊、大厅、出入口、食堂),往往是突发事件的“第一目击者”。提升他们的急救能力,意味着能在更短的时间内启动有效救援。
提升整体应急响应效率: 在医护人员赶到现场前的宝贵时间里,经过培训的后勤人员能立即进行基础生命支持,为后续专业抢救赢得关键时间,大大提高患者存活几率。
强化全员安全意识: 培训不仅教授了技能,更强化了全体员工“人人都是安全员”、“人人可施救”的责任意识,营造了全院上下共同关注患者安全的浓厚氛围。
体现人文关怀与责任担当: 医院不仅关注患者的治疗,更将保障患者和员工在院内任何区域、任何时间的安全放在首位,体现了对生命的尊重和医院管理的精细化。
一次演练,一份责任。马爱云医院通过这场覆盖关键后勤岗位的心肺复苏培训,将急救的“接力棒”传递到了更多人的手中。当每一位员工都具备守护生命的能力和意识,医院的安全防护网就将织得更密、更牢。为这些在幕后默默守护的“急救新力量”点赞!生命守护,我们一直在行动!
识别上方图片二维码即可预约挂号
扫描二维码 了解更多视频科普
线上商城一扫便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