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耳的警报声划破傍晚的宁静,住院部二楼浓烟弥漫……别紧张!这是鄄城马爱云医院正在进行的一场“真刀真枪”的消防灭火与应急疏散演练。7月4日下午,一场旨在检验预案、锻炼队伍、守护生命的实战演练在医院住院部紧张有序地展开。
为切实保障患者和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提升医院整体应对突发火灾的应急处置能力,检验《医院火灾应急预案》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鄄城马爱云医院于7月4日傍晚18:00至19:00,在住院部精心组织了一场大规模的消防灭火与应急疏散综合演练。演练的核心目标是让全院人员熟练掌握灭火器材的使用方法、应急疏散的流程与技巧,确保在真实火情发生时,能够快速、有序、安全地疏散患者和医护人员,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本次演练模拟的场景极具现实意义:住院部2楼211病房因“电器短路”引发火情,初期火势伴有浓烟,房间内有1名轻症患者、1名需担架转移的卧床重症患者及2名病人家属,情况紧急。
火情发现与报警(18:00): 当班护士敏锐发现211病房冒烟起火,临危不乱,立即高声呼喊示警,同时果断按下墙壁手动火灾报警按钮,并迅速拨打消防控制室电话清晰报告火情位置、性质及人员被困情况。
应急响应全面激活(18:00-18:02): 消防控制室值班员接到报警后,第一时间通过监控确认火情,并立即向院领导报告。医院火灾应急预案立即启动!刺耳的消防警报瞬间响彻整个住院大楼!
应急预案启动后,各演练小组闻令而动,严格按照职责分工投入“战斗”:
初期扑救,控制火势(18:02-18:05): 志愿消防队(灭火行动组)反应迅速,携带干粉灭火器、消防水带等装备火速抵达“起火”病房。队员们沉着冷静,评估火情后,迅速占据上风位置,规范使用灭火器进行喷射压制,有效控制了“火势”蔓延,并进行了消防水带连接操作。
有序疏散,分秒必争(18:05-18:15): 这是演练的核心环节。在疏散引导组(由各楼层护士长及当班护士组成)的指挥下,住院部2楼人员开始紧张有序撤离。
针对“起火”的211病房:护士首先协助轻症患者和家属用湿毛巾捂住口鼻,采取低姿态,沿安全疏散通道快速撤离。与此同时,医护人员迅速使用担架,小心翼翼地将“重症患者”平稳转移,优先通过楼梯向安全地带疏散。
其他病房:各区域护士迅速行动,逐间病房通知引导,确保患者和家属按照预定的疏散路线,快速、安静地向一楼大厅集合点转移。
警戒保障,畅通通道: 警戒保卫组迅速封锁2楼起火区域及电梯口,防止无关人员进入危险区,并全力维护疏散通道的畅通和现场秩序。
通讯保障,内外联动: 通讯联络组坚守岗位,确保院内指令传达顺畅,并保持与模拟的外部消防力量的联系。
集合清点,医疗救护(18:15-18:20): 所有疏散人员安全抵达一楼大厅指定集合点。引导员立即进行人数清点,并向现场指挥汇报疏散情况。医疗救护组迅速对模拟疏散中因吸入烟雾导致“呛咳不适”的患者进行检查,实施吸氧等救护措施,确认其状况稳定。
18点20分,演练圆满结束。孙爱芝副院长代表院领导对本次演练进行了现场总结点评。
孙副院长充分肯定了本次演练的整体效果:
响应迅速,流程顺畅: 从报警、响应、扑救到疏散、救护,各环节衔接紧密,预案执行到位。
组织有序,配合默契: 各演练小组职责明确,行动迅速,展现了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
技能扎实,处置得当: 参演人员展现了较高的消防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置技能,灭火器材使用规范,疏散引导方法正确,体现了日常训练的成果。
同时,孙副院长也指出了演练中需要进一步优化的环节,例如在重症患者担架转移过程中,部分协作细节可以更加高效流畅。她强调,消防安全是医院的生命线,责任重于泰山,要求全院上下:
持续优化预案: 针对演练中发现的问题,立即着手修订完善应急预案,确保其更贴合实际、更具操作性。
强化日常培训与演练: 将消防安全知识培训和应急演练常态化、制度化,确保每位员工都熟练掌握“四个能力”(检查消除火灾隐患能力、扑救初起火灾能力、组织人员疏散逃生能力、消防宣传教育能力),做到“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
深化隐患排查: 加大日常防火巡查检查力度,特别是对电器线路、消防设施设备的维护保养,做到隐患早发现、早消除。
压实安全责任: 时刻绷紧安全弦,将消防安全责任层层压实到每个科室、每个岗位、每位员工,共同筑牢医院安全防线。
此次消防灭火与应急疏散演练,是鄄城马爱云医院筑牢安全防线的一次重要实践。它不仅有效检验了医院应对突发火情的实战能力和应急预案的可行性,更显著提升了全院员工的消防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置水平,为构建更加安全、稳定、放心的就医环境奠定了坚实基础。医院将继续秉持“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理念,常抓不懈,防微杜渐,全力守护每一位患者和员工的生命健康安全!
识别上方图片二维码即可预约挂号
扫描二维码 了解更多视频科普
线上商城一扫便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