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产后盆底康复:新妈妈的必修课

2025-07-22

图片
新生命的诞生为家庭带来了无尽的喜悦与希望,但对于新妈妈而言,分娩过程不仅伴随着剧烈的疼痛,同时,身体也经历了巨大的变化,还可能留下一些长期影响生活质量的后遗症。

其中盆底肌损伤便是较为常见的一种,往往被忽略。

实际上,产后盆底康复是每一位新妈妈都应该重视的“必修课”,它关乎着女性日后的身体健康与生活质量。

图片

大笑时漏尿的尴尬、下腹莫名的坠胀感、夫妻生活的力不从心……这些看似不相关的症状,其实都指向同一个根源:盆底功能障碍。   一张“吊床”的松弛,藏着半生难以启齿的痛苦。

更令人忧心的是,这些问题不会随时间自愈,反而像一颗“定时炸弹”,随着年龄增长逐渐引起子宫脱垂、慢性尿失禁等疾病,严重影响中老年生活质量。


01

盆底肌:

女性身体的“隐形守护者

图片
图片

盆底肌就像一张“吊网”,位于骨盆底部,由多层肌肉和筋膜组成。

它承托着膀胱、子宫、直肠等盆腔器官,维持着这些器官的正常位置和功能。

同时,盆底肌还参与控制排尿、排便,以及性生活等生理活动。


图片


在孕期,随着胎儿的逐渐增大,子宫的重量不断增加,盆底肌持续受到压迫,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而在分娩过程中,无论是顺产时胎儿通过产道对盆底肌的过度拉伸,还是剖宫产因孕期盆底肌长期受压,都会对盆底肌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 。

02

盆底肌损伤:

不可小觑的产后隐患

图片
图片

许多新妈妈在产后可能会出现一系列症状,比如在咳嗽、大笑、打喷嚏时,会不由自主地漏尿,这种压力性尿失禁的情况,严重影响着日常社交和生活质量;

有些新妈妈会感到下体坠胀、有异物感,甚至出现子宫脱垂、阴道前后壁膨出等问题,不仅带来身体上的不适,还可能引发心理负担;

另外,盆底肌损伤还可能导致性生活质量下降,影响夫妻感情。

图片

这些问题如果不及时进行康复治疗,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机能逐渐下降,症状可能会进一步加重。


图片

03

产后盆底康复:

科学有效的恢复之道

图片
图片

产后盆底康复的黄金时期是产后42天至6个月,这段时间内进行康复治疗,能够获得最佳效果。目前,常见的盆底康复方法有多种。


1

盆底肌锻炼

图片

最经典的就是凯格尔运动。新妈妈可以找到收缩肛门的感觉,就像忍住排便或憋尿一样,收缩盆底肌肉,保持3 - 5秒,然后放松,每次训练进行10 - 15分钟,每天2 - 3次。

长期坚持凯格尔运动,能够增强盆底肌的力量,改善盆底功能。

图片


2

生物反馈治疗

图片

通过专业设备,将盆底肌的活动情况转化为直观的图像或声音信号,让新妈妈更准确地感知盆底肌的收缩和放松状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针对性训练,提高康复效果。


3

电刺激治疗

图片

利用电流刺激盆底肌肉,引起肌肉被动收缩,唤醒受损的盆底神经肌肉,促进盆底肌的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帮助恢复肌肉的张力和功能。

图片

除了上述专业的康复治疗方法外,新妈妈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通过一些小细节来辅助盆底康复。

比如,避免过早进行重体力劳动和长时间下蹲,防止增加腹压,加重盆底肌的负担;保持大便通畅,避免便秘,因为用力排便时腹压会升高,对盆底肌不利;合理饮食,控制体重,避免因肥胖给盆底肌带来额外压力 。



图片

温馨提示


产后盆底康复是新妈妈产后恢复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为了自己的身体健康和生活幸福,每一位新妈妈都应该将盆底康复视为必修课,及时关注盆底肌的健康状况,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选择适合自己的康复方法,坚持进行康复训练,让自己在产后能够重新焕发生机与活力,以健康的身体和积极的心态享受与宝宝相伴的美好时光。



图片

盆底康复不仅是对生育损伤的修复,更是对未来数十载生活质量的健康投资。黄金期稍纵即逝,但康复永不嫌迟。无论是产后42天的新手妈妈,还是孩子已大的中年母亲,任何时候启动盆底康复,身体都会以更好的状态回报你。  

那张沉默的“吊床”,托起的不只是器官的重量,更承载着女性行走世界的尊严与底气。


马爱云医院产后康复中心

地址:鄄城县马爱云医院新院区一楼

马爱云医院产后康复中心咨询电话:0530-2400236

图片
图片


精心呵护女人花......



图片

识别上方图片二维码即可预约挂号

鄄城马爱云医院
山东省菏泽市鄄城县孙膑北路6号
点击图片开启导航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扫描二维码    了解更多视频科普


图片

线上商城一扫便知



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