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养护中心创新实践报告——打造“医养零切换+人文暖关怀”县域健康养老新标杆

2025-08-15

图片

在山东省医养健康能力提升培训班精神指引下,我院积极响应“走在前、挑大梁”号召,立足县域实际,创新打造现代化医养护中心。中心深度融合医疗、康复与养老资源,以“医养无缝转换”破解健康养老难题,以“人文暖心关怀”丰盈长者精神世界,构建覆盖健康管理、紧急救治、康复疗养、生活照料及精神关爱的全周期服务闭环,成为区域老年人信赖的健康港湾。

一、核心创新实践

医养深度融合实现“零切换”健康托底。

中心依托医院强大医疗资源,建立三大保障机制:

第一,日常“养中享医”。专业医护团队常驻中心,提供24小时健康监测与分级护理。针对老年人特点推行适老化服务革新:建立个性化健康档案,简化药品包装(如将“每日3次”明确标注为“早饭后、午睡前、晚饭后”),配备助行器、轮椅等辅具,并由护理员全程陪同就诊,显著降低用药错误率。

图片
图片

第二,紧急“养转医无缝衔接”。当老人突发心梗、脑梗等急症时,一键启动急救通道直通院内病区。成立“老年健康快速响应队”,优化抢救流程,实现病区医护3分钟到达床边、检查项目优先加急,抢救效率提升40%。

第三,康复“医转养全程护航”。创新建立“医疗病区→康复专区→养老中心”三级过渡模式。例如85岁姜爷爷脑梗后,经医疗救治转入康复区进行床边站立、吞咽功能训练,由原团队持续跟踪3个月后转至养老区实现独立行走,家属称赞“医生管康复、护工管生活,真正省心”。

图片

人文关怀体系构筑温情精神家园。

中心将文化滋养融入日常:每逢春节组织老人与家属共包饺子,在热气腾腾中还原家的味道;端午节带领老人亲手包粽子,唤醒传统记忆;中秋举办赏月茶话会,以定制月饼寄托思念。日常更注重细微关怀,如生日送上手擀长寿面、及时疏导情绪低落老人。

图片

每月开展投沙包、套圈等趣味运动会,激发老人活力;开设书画、阅读等兴趣小组;在保障安全前提下定期组织公园漫步、近郊游览,帮助老人保持社会连接。

图片

特殊时期凸显担当:疫情期间实行“封闭管理+视频探视”,医护化身“亲情联络员”传递物资;流感季熬制预防中药汤免费发放;寒潮期主动上门监测血压,筑牢健康防线。

二、硬核支撑体系

现代化适老设施。

中心配备全覆盖呼叫系统、中央供氧及防跌倒设施,走廊安装双层扶手满足不同行动需求。提供适老餐饮定制软烂热三餐,配套理发室、无障碍洗浴室。设置家庭式、宾馆式、经济式多元房型,满足差异化居住需求。创新实施“医护+护理员师徒制”,新人需通过3个月跟岗及“压疮护理”“失智老人安抚”等场景化考核方可持证上岗。24小时专业团队提供个性化分级护理,形成预防、救治、康复的完整闭环。

图片

三、成效与示范价值

通过“医养零切换+人文暖关怀”双核驱动:

健康保障实现急症抢救及时,有效避免用药错误,彻底破解“看病难、转院烦”痛点;生活质量得到老人勘定,定期举办各项活动,有效消除精神生活匮乏困境;行业引领层面形成标准化“医-康-养”三级过渡流程;社会口碑方面家属自发推介,成为展现医养服务“力度与温度”的区域名片。

图片

医养护中心始终以“走在前”的魄力探索医养融合新路径,以“挑大梁”的担当筑牢民生健康底线。未来将持续优化“医养零切换”服务链条,深化人文关怀内涵,全力实现长者“身体健康有保障、生活照料有品质、精神世界有寄托”的幸福愿景,为县域医养结合事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动力。


写评论...